?
評價包裝件的耐振性能:考察包裝系統(外包裝、內襯、緩沖材料)對振動的衰減和保護效果。 ?
發現產品設計缺陷:暴露內裝產品在振動環境下的結構弱點和工藝缺陷。 ?
優化包裝設計:為選擇適當的包裝材料、結構和緩沖方案提供數據支持,避免“過度包裝”或“包裝不足”。
1.
試驗設備: ?
振動系統:能夠產生寬帶隨機振動的電動或液壓振動臺,其控制系統需能精確實現規定的功率譜密度曲線。 ?
加載裝置:能夠在試驗樣品上施加并保持所需穩定壓力的裝置,模擬堆碼壓力。 2.
試驗程序: ?
預處理:將試驗樣品在規定的溫濕度條件下放置一定時間,以消除前期環境歷史的影響。 ?
初始檢測:檢查樣品外觀并確認內裝產品功能正常。 ?
安裝試樣:將包裝件按預定狀態(通常底面朝下)固定在振動臺面上。 ?
施加載荷:通過加載裝置在包裝件頂部施加一個與其運輸途中預計受到的堆碼壓力相當的穩定壓力。 ?
執行振動:啟動振動臺,在規定的頻率范圍(如3Hz~100Hz)內,按照預定的功率譜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 PSD) 曲線(即振動量級-頻率關系曲線)進行激勵。試驗持續時間通常基于預計的運輸時間、距離或里程來確定。 ?
后處理與最終檢測:試驗結束后, carefully 檢查包裝件是否有破損、變形、壓塌等現象,并全面檢查內裝產品是否發生機械損傷、功能失效或性能 degradation。
?
功率譜密度(PSD)曲線:定義了不同頻率點上的振動能量大小,是隨機振動試驗的核心。標準可能會提供典型的PSD譜型(如模擬公路運輸、空運的譜型),也可根據實際物流振動測量數據來定義。 ?
總均方根加速度(Grms):代表了整個隨機振動信號的總能量水平,是衡量振動嚴酷度的總體指標。 ?
試驗持續時間:可直接設定時間(如1小時),也可根據運輸里程換算(如模擬3000公里運輸)。 ?
施加的壓力:根據包裝件在運輸堆碼中的實際位置計算確定。
?
汽車、電子及精密儀器行業:驗證高價值、高敏感性產品的運輸包裝可靠性。 ?
家電及消費電子產品:確保產品在送達消費者手中時功能完好,外觀無損。 ?
第三方檢測機構:為買賣雙方提供公正、權威的包裝性能驗證報告。 ?
科研與教學:作為包裝工程專業研究和學習振動理論及試驗技術的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