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燃燒性能分級
?
A級細分:A級材料還會進一步細分為 A1 和 A2 級,其區分主要基于在更嚴苛的“爐內燃燒試驗”中釋放的熱量、燃燒滴落物等情況。 ?
鋪地材料:當地面材料申請防火等級時,會在等級后加上 “fl” 后綴,例如 A2fl、B1fl、Cfl 等,表示其作為地面材料的測試結果。
二、關鍵試驗方法
1. 不燃性試驗 (適用于 A級,特別是 A1 級)
?
標準號:GB/T 5464 (等同國際標準 ISO 1182) ?
試驗裝置:管狀電爐(“不燃性試驗爐”) ?
過程簡述:將一小塊圓柱形試樣放入750℃的爐體中,加熱一段時間(通常30分鐘)。 ?
判定參數: ?
爐內溫升:試樣燃燒導致的爐內溫度升高值。 ?
持續燃燒時間:試樣在有焰或無焰狀態下的燃燒時間。 ?
質量損失率:試驗后試樣質量的損失百分比。 ?
目的:評判材料是否即使在極高溫度下也幾乎不燃燒。
2. 燃燒熱值試驗 (適用于 A級)
?
標準號:GB/T 14402 ?
試驗裝置:氧彈量熱儀 ?
過程簡述:將材料粉碎后,在高壓純氧環境中完全燃燒,測量其產生的總熱值。 ?
判定參數:總熱值 (PCS) ?
目的:從能量角度評估材料的燃燒貢獻,熱值越低,燃燒性能越好。這是判定A1級的重要依據。
3. 單體燃燒試驗 (SBI Test) (核心試驗,適用于 A2, B, C, D 級)
?
標準號:GB/T 20284 (等同歐盟標準 EN 13823) ?
試驗裝置:一個大型裝置,包含墻角狀的試樣夾持器、排煙管道和精密傳感器。 ?
過程簡述:將兩塊呈直角放置的試樣(模擬房間角落),用30kW的丙烷燃氣燃燒器邊緣點火,模擬真實火災中單個家具起火對墻面/吊頂材料的影響。 ?
判定參數: ?
FIGRA (火災增長速率指數):最重要的參數,代表火勢增長快慢。FIGRA值越小,材料阻燃性越好,等級越高。 ?
THR600s (600秒內總放熱量):材料在火災初期釋放的總熱量。 ?
SMOGRA (產煙速率):燃燒時煙霧的產生速度。 ?
燃燒滴落物:是否產生帶火的顆粒物,會引燃下方物品。 ?
目的:綜合評價材料在真實火災場景下的對火反應,是目前最為重要的分級試驗。
4. 可燃性試驗 (適用于所有等級,是基礎篩選試驗)
?
標準號:GB/T 8626 (表面點火試驗) ?
過程簡述:用小火焰對試樣的邊緣或表面灼燒一定時間(15或30秒),觀察火焰蔓延情況。 ?
判定參數:焰尖高度 和 是否燃燒到預設刻度線。 ?
目的:快速初步地評估材料是否容易被小火源點燃。這是進行更復雜試驗(如SBI)前的必做試驗。
三、試驗流程簡介
1.
送樣:材料生產商或供應商將樣品送至 國家認證的防火建筑材料質量檢驗檢測中心。 2.
選擇試驗:檢測機構根據材料類型(墻面、地面、保溫材料等)和預期目標,選擇上述一系列試驗進行組合測試。 3.
執行測試:在嚴格控制的環境下,按照標準進行測試,并記錄所有數據。 4.
數據分析:將測得的數據(FIGRA, THR600s, SMOGRA等)與GB 8624標準中的閾值進行比對。 5.
出具報告:最終確定材料的燃燒性能等級(如A2級, B1級, Cfl級等),并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檢驗報告。
四、國際標準對比
?
歐盟:采用 EN 13501-1 分級標準,試驗方法與中國的GB 8624基本相同(如SBI試驗),分級表示為 A1, A2, B, C, D, E, F。中國的GB 8624與歐盟標準已基本接軌。 ?
美國:主要采用 ASTM E84 (斯坦納隧道試驗) 來測試表面燃燒特性,分級為 火焰傳播指數 (FSI) 和 煙密度指數 (SDI),并對應到 Class A (I類), Class B (II類), Class C (III類)。
總結與要點
1.
A級不燃是最高等級,主要用于對防火要求極高的場所和部位(如疏散通道、核心筒等)。 2.
B1級難燃是大部分室內裝修材料(如吊頂、墻面裝飾)需要達到的最低安全要求。 3.
SBI單體燃燒試驗是當今評價建材燃燒性能的核心方法,它模擬的火災場景更真實。 4.
查看檢測報告:在選購建材時,務必要求供應商提供最新標準(GB 8624-2012) 的型式檢驗報告,并核對報告中的產品名稱、規格與所購產品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