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標準核心目的:消除“前史”,統一基準
高濕度:會使瓦楞紙板強度急劇下降,變得柔軟。 低溫:會使塑料緩沖材料變硬、變脆。
二、 標準詳解:條件、流程與要求
1. 預處理環境
溫度: 23℃ ± 2℃ 相對濕度: 50% ± 5% 預處理時間: 至少 24 小時
2. 試驗溫濕度條件(調節處理)
產品的實際流通環境(如從中國運往東南亞,應選擇條件3)。 測試目的(如想評估紙箱在梅雨季節的性能,應選擇條件7)。
3. 處理時間
24小時(對于一般材料,如瓦楞紙板)。 48小時或更長(對于厚重、致密的包裝材料)。
4. 測試轉移時間
包裝件從預處理室取出后,應在 5分鐘 內開始進行后續的力學試驗(如跌落、壓力試驗)。
三、 標準操作流程總結
1.
樣品準備:準備完好、有代表性的運輸包裝件。 2.
選擇條件:根據流通環境或測試目的,從標準中選擇合適的溫濕度條件。 3.
放入實驗室:將包裝件放入溫濕度試驗箱內。樣品之間、樣品與箱壁之間應留有足夠空間,確保空氣流通。 4.
開始處理:啟動設備,使箱內條件達到并穩定在選定值,開始計時。 5.
持續處理:達到規定時間后,立即進行下一步。 6.
快速轉移:在 5分鐘內 將包裝件轉移到力學試驗設備上并開始測試。 7.
記錄:詳細記錄所有預處理條件(溫濕度、時間)和轉移時間。
四、 重要性總結
結果可靠:不同實驗室、不同時間對同一包裝的測試結果可以相互比較。 設計優化:為企業提供在不同氣候下包裝性能的真實數據,助力優化包裝設計。 風險預判:提前暴露包裝在極端溫濕度下的潛在缺陷,避免實際運輸中的巨大損失。